欢迎访问苏州大学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

学术报告-纳米结构与催化在镁基储氢材料中的应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27浏览次数:313

报告题目:纳米结构与催化在镁基储氢材料中的应用

报告人:邵怀宇博士(日本九州大学助理教授)

报告时间:2015年11月2日下午2:00

报告地点:物理科技楼101

报告摘要:
     三种制备方法—氢等离子体电弧反应法、球磨法和催化溶液合成法,被用来制备纳米结构镁基储氢材料。通过这三种不同的制备方法所得到的镁基材料具有不同的颗粒尺寸和形貌结构,同时在储氢性能上也有不同的表现。结果发现,通过引入纳米结构和催化剂可以大大改善镁基材料的吸放氢的动力学性能,但是在5纳米以上的尺度范围内并不改变放氢反应的焓变和熵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人通过纳米结构组分在一个储氢复合物体系的研究中首次发现,组分动力学的改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放氢反应的历程,这隐含了一种新的设计开发具有适宜吸放氢热力学储氢体系的可能性。

      在此报告中,报告人将主要分享讨论他在储氢领域开创发现的几个有意思的成果(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包括最早在镁基纳米颗粒材料研究中指出吸氢热力学不随纳米尺度降低而改变(2004年);报道了目前最低的镁基材料吸氢温度(零下15度);通过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证实BCC结构间隙型氢化物中氢与氢之间距离不能小于2.1埃的半经验性规则;成功获得首个NaCl型合金吸氢物体系并具有目前间隙性氢化物中最低的金属占据比(隐含高动力学高吸氢量的可能性);以及最早提出Mg/MgH2-SOEC/SOFC热-氢耦合工作的储能体系概念(2011年)。


个人简介:
     报告人邵怀宇博士,目前是日本文部省直接支助的九个日本世界顶尖研究基地(WPI)之一—九州大学碳中和国际能源研究所任独立助教。 2000年和2005年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后, 2005年7月到2009年3月,邵怀宇博士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世界顶尖储氢研究小组秋叶悦男实验室做NEDO以及JSPS博士后。 2009年4月开始到德国马普煤炭所世界催化顶尖研究室马普协会副主席、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副主任、德国洪堡基金选委主席FerdiSchüth小组做博士后,2011年5月开始任九州大学独立助理教授。此研究所聘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的Sofronis教授为所长,引进美国教育体系来培养、带领和评估年轻的助教、副教授等教员。
      迄今为止,邵怀宇博士已在Nano Energy, Nanotechnolog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JPCC等材料工程领域著名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篇,SCI论文引用次数约600次(Thomson Reuters),h因子16。在国际学会场合发表口头报告约40次,在Gordon学会、美国化学学会(ACS)、欧洲材料学会(E-MRS)、世界氢能技术大会(WHTC)等著名国际学会等场合作邀请报告超过16次。参与组织了美国化学学会、美国理论以及应用力学年会、中国成都首届世界青年学者融合论坛等著名国际学术会议的分会论坛。邵怀宇博士以项目负责人(PI)身份获得并管理日本科研补助金(JSPS KAKENHI)、日本世界顶尖研究基地(WPI)异领域融合项目、日本WPI start-up等研究项目,总经费约3千5百万日元。
       申请人为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Energ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Nano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ElectrochimicaActa,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Green,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Energies, Vacuum等杂志的审稿人。从2011年起,申请人被邀请成为罗马利亚国家高等研究机构项目申请的国际评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