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的相关战略,7月13日,苏州大学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四叶菊”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江苏省宿迁市沐阳县钱集镇,对钱集镇的红色历史和乡村建设展开为期一周的“寻红色足迹,助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活动。在这里,团队切实了解了钱集镇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并对当地农业产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见解。
乡村振兴的号角持续吹响,钱集镇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发展大棚经济,推出了一批批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产业兴旺、群众认同的美丽乡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苏北大地。为响应新时代党的号召,探访钱集镇红色基因的传承,汇聚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与力量,“四叶菊”团队前往前集镇,展开以“寻红色足迹,祝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红色基因,赓续传承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了解钱集镇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四叶菊”团队成员前往当地红色文化地标建筑——淮海军政大礼堂,开展实地调研,并进行观摩学习。经过领导员的现身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淮海军政大礼堂为远淮海区行政公署旧址,曾经的淮海抗日根据地所在地,是纪念淮海抗日根据地艰苦奋斗、英勇奋战历史的重要红色景点。它的修建,让钱集镇的人们能够深入了解刘少奇、陈毅、黄克诚、金明等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感受革命烈士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建党百年,一路风雪与共;革命先烈,始终奋勇前行。团队成员们在调研学习中,在观察学习中,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不屈的民族精神与崇高的爱国情操,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升华。
图为四叶菊团队参观淮海区军政大礼堂。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亚军 摄
调研乡情,助力振兴
在钱集镇效佐村乡情馆,团队成员进行民情调研,了解钱集镇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在馆内,团队成员按照文物陈列顺序,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影像、物件等珍贵文物资料,了解钱集镇效佐村的历史沿革、乡贤人员、民间游艺、民间风俗、传统工艺和非遗美食,感受钱集镇本土特有的历史韵味和人文气息。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文化的振兴,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守住乡愁,守住传统,才能守住乡村振兴发展的根基,才能增强村民的凝聚力,使乡村振兴的使命牢牢印刻在村民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图为解说员向团队介绍钱集镇的历史沿革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施张璟 摄
寻梦田园,展望未来
在乡情馆了解钱集镇的传统农耕文化后,团队成员走进了钱集镇的生态大棚,体验钱集镇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时代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乡村经济也应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钱集镇各乡村结合本地实情和特色,积极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参观了钱集镇的大棚种植园,仔细观察大棚内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灌溉、施肥技术,了解大棚运营模式,并积极与种植农民交流,探讨大棚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乡村建设的美好前景。有了“互联网+农业”增收途径的拓展和“旅游+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钱集镇的美丽乡村正逐步迈向“面上美”“持久美”“内涵美”和“兴旺美”的未来。
图为四叶菊团队在钱集镇农业大棚里体验大棚运营模式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施张璟 摄
本次调研活动中,苏大学子走出校园,实地熟悉乡村文化传承模式和经济发展格局,结合所学知识为钱集镇乡村发展建言献策。扎根基层,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四叶菊”团队始终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入乡村,了解乡村,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钱集镇会发展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钱集镇的美丽乡村建设会更进一步,实现“面貌新、产业旺、百姓富”的美好愿景。
图为四叶菊团队于钱集镇效佐村乡情馆调研时的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亚军 摄
(来自中国青年网)